宋孝宗,名眘,字元永,元眘。初名伯琮,后赐名瑗,又名玮。是太祖七世孙,为太祖少子秦王赵德芳一支。父季王赵子偁,母张氏。南宋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生,绍熙五年(公元1194年)卒。

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秋天,高宗惟一的儿子突然夭逝,使高宗大为悲痛。太子既死,高宗又在逃亡途中受惊,患了不育之症,一时之间,皇储乏人。大臣范宗尹首先上书奏请高宗早立太子,以安天下。高宗对范宗尹说:“太祖皇帝以其神明英武平定天下,可是子孙却未享其成,以至零落,其情堪悯。我如果不能效法仁宗皇帝,怎慰太祖在天之灵!”高宗此言,指的是仁宗传位给侄子英宗之事。

绍兴三年(公元1132年),宋高宗派遣主管宫庭宗族事务的大臣和知南外宗正事赵令畴在“伯”字行中访求宗室。太祖后代“伯”字行这时已达1645人。先从这些人中选出了7岁以下的儿童10人。最后送给宋高宗定夺时,10人中只剩了两个人。这两人一胖一瘦,瘦的便是伯琮。高宗粗看以后,决定留胖去瘦,赐伯琮银300两遣回原地。伯琮捧银正欲出门,高宗又说没看仔细。他让二人叉手并立,自己站在一旁反复端详。忽然一只猫从二人身旁经过,伯琮兀立不动,胖孩子飞起一脚向猫踢去,高宗皱着眉头说:“此猫偶过此地,为何踢它!如此轻狂,怎能担当社稷重任!”于是又决定留瘦遣肥。这样,伯琮便以储君候选人的身份被养育在宫中了。

伯琮生于秀州。传说其母张氏有天夜里梦见有人牵着一只羊送给她,不久就怀了孕,所以伯琮小名叫羊。他入宫之年,方才6岁,需人护持,高宗领着他径入后宫,去见张婕妤,潘贤妃、吴才人。三人正环坐聊天,潘贤妃因刚丧元懿太子,看见伯琮,不禁触起了隐痛,掉头向隅,惨然不乐。张婕妤笑着向他招手,伯琮便扑入了婕妤的怀里,于是高宗就命她养育伯琮,赐名瑗。吴才人孤独无依,也想抚养一个孩子。高宗又找来了伯玖,赐名为璩,交由吴才人抚养。

为了培育伯琮,高宗应大臣赵鼎之请,将行宫新建的书院作为资善堂,让他在那里读书学习,并派学富才赡的大臣作为赞读。伯琮天资聪颖,博闻强记,异于常人,颇受高宗钟爱。绍兴十二年被加爵普安郡王。随着年岁的增长,伯琮也不免对政局发表一些意见,结果导致了奸相秦桧的不满。绍兴二十四年,衢州(在今浙江)发生了强盗抢劫事件,秦桧没有奏闻高宗,便径自派殿前司将官辛立率兵千人前往拘捕。伯琮将此事告诉了高宗,高宗大惊。当时伯玖也封为恩平郡王,二人都是太祖之后,才能又不相上下,到底立谁为嗣,高宗踌躇不决。秦桧见状,极力推荐伯玖,中宫吴皇后也附和这种意见。高宗欲试二人优劣,便各赐宫女10人。伯琮的老师史浩看出了高宗的用意,便对他说:“皇帝想考验你,千万谨慎从事。”伯琮点头称是。过了几天,高宗果然将宫女召回,检验之下,赐给伯琮的10人仍是处女,赐给伯玖的10人都不是处女了。高宗没有告诉别人,但内心已知道孰优孰劣了。

绍兴三十年二月,高宗宣布立伯琮为皇子,更名为玮,封为建王,并诏告天下。三月,确定称伯玖为皇侄,皇位继承人算是确立了。

高宗自建炎元年即位,颠沛流离,半生戎马,身倦神疲,久有禅位之意。伯琮被立为皇子后,高宗几次表示要传位给他,他都流着泪坚决推辞。大臣陈康伯认为,此事不宜过于匆忙,应该先下建储诏书,正式立为太子,确定名分,使天下人都知道圣上的意思,然后再举行禅位的大礼。高宗采纳了这种意见,命学士洪遵为太子另择名字。洪遵一连拟了4个名字,高宗都不满意。琢磨许久之后,御笔赐伯琮字元永。

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五月,高宗下了一道诏书,正式册立伯琮为太子,诏书说:“朕德薄能鲜,历经艰难,依赖天地祖宗庇佑,得以继承大位,如今三十六年,宵旰忧勤,不敢懈怠。只因邦国多难,未能从容卸却重担,退保康宁,如今边鄙粗安,干戈稍息,真是天遂人愿。皇子老成持重,神器有托,朕心稍安。现在立皇子为皇太子,改名为眘,敕命有司择日备礼册命。”到了六月,再下御诏说:“皇太子贤圣仁孝,闻于天下,周知世故,久系民心……皇太子可即皇帝位,朕称太上皇帝,迁德寿宫,皇后称太上皇后。”接着便在紫宸殿行内禅之礼。高宗招来太子,当面劝他即位。太子不肯接受,退到大殿一侧的旁门,想返回东宫。高宗勉谕再三,太子方才答应。

文武百官于是又聚在殿门之下,宣读禅位的诏书,宣读完毕,又按官阶高低鱼贯进入紫宸殿迎接新皇帝。过了一会儿,太子身着朝服,由内侍扶掖着来到御座前,但却拱手侧立不坐,内侍扶掖了七八次,才稍稍就坐,宰相率领百官祝贺,皇太子又忽然从座上跳起来,陈康伯说:“请陛下面南危坐,接受臣僚的祝贺,方才不负太上皇托付之意。”太子悲怆地说:“皇父之命,过于独断,此天子大位断不敢为,还是容我退辞吧!”群臣当然不依,又是一番苦劝,太子推辞再三后也只好听从所请,膺继皇位。

即位仪式刚刚结束,孝宗便穿着皇帝专用的赭色龙袍,佩着玉带,行出禅曦殿,送太上皇还宫,直到出了宫门还不肯止步,太上皇再三辞谢,他才停下。看到这些,高宗高兴地说:“我托付得人,可以说是没有遗憾了。”

孝宗做皇子时就主张抗金,即位后更锐意恢复。多年来,他讨厌秦桧的专权卖国,力主抗金。宫庭生活使他耳闻目睹了多次和战之争,他清楚地知道,要想发动抗金的战争,必须首先扶正朝野的舆论,重用抗金之士,斥退秦桧余党。

当年七月,孝宗召见抗金名将张浚,对他说:“久闻张公大名,现在朝廷所要依赖的就是您了。”即任张浚为江淮东西两路宣抚使。同时,孝宗又下诏,追复抗金名将岳飞及其子岳云的官爵,依礼重新安葬,并且录用岳飞的子孙。岳飞父子因坚决抗金,遭投降派陷害,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杀,引起人们的怀念和不平。抗战派和太学生以及岳飞的旧属多次上书讼冤。秦桧把持朝政,当然不予理睬。孝宗顺乎民心,给其平反,朝野上下为之一振。

孝宗虽主抗战,但即位初期,信任参知政事史浩,惑于其求和言论,举棋不定。他曾幻想不通过抗金斗争就取得平等地位,竟听从史浩的意见,派使臣前往金朝通报即位之事,希望双方关系有所改善。可金朝当然继续坚持旧的屈辱条件,宋使被迫退回。就这样,一直拖到了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四月,这时金朝内部已经稳定,主力纥石烈志宁所部调驻睢阳(河南商丘),仆散忠义前往南京(开封)指挥南侵的金军,金军已抢在南宋之前做好了军事准备。

五月,张浚命濠州李显忠军、泗州邵宏渊军分道出击,开始了北伐战争。五月初,显忠军按计划攻下灵壁县,邵宏渊围攻虹县,不能下。显忠派灵壁降卒招降虹县金守将。两军会师后,共同进攻宿州,宋军渡濠登城,攻进城中,奋勇巷战,杀敌数千人,擒敌8000余人,收复宿州城。捷报传来,举国欢腾,表示祝贺,并任命李显忠为淮南京东河北招讨使,邵宏渊为副。邵宏渊心胸狭窄,他因攻虹县无功,位在李显忠之下,由此与李不和。此后,金兵纥石烈志宁部自睢阳反攻宿州,被李显忠击败。金兵继续增兵,显忠请求宏渊合力夹攻。面对强敌,邵宏渊按兵不动。他对部将说:“当此盛夏,摇着扇子都不凉快,怎么能在烈日下披甲苦战呢?”士卒听了这样的话,再也没有斗志了。有些军官见主帅不和,竟领兵临阵脱逃。金兵攻至宿州城下,显忠尽力抵抗,邵宏渊却极力主张撤退。李显忠孤军难敌,仰天长叹:“难道上天不想使宋平定中原吗?为什么总是从中作梗!”无奈,只好乘着夜色撤离宿州,金兵追至符离,宋兵一轰而散,军资器械丧失殆尽。张浚组织的北伐就这样失败了。

符离战败,张浚上疏请罪,妥协派官员乘机大肆诋毁,孝宗开始动摇。七月,他起用秦桧余党汤思退为右相,让其主持同金朝议和。汤思退延揽同党,排斥主战将领。张浚屡屡遭到弹劾,终被贬官,其他主战大臣也纷纷去官。宋孝宗求和的大局已定。

隆兴二年(公元1164年)十二月,宋金重新订立和议:南宋不再对金称臣,改称侄皇帝;每年向金朝交纳的“岁贡”改称“岁币”,并减10万之数;南宋把完颜亮南侵失败后由宋军收复的州郡割还金朝。这就是所谓的“隆兴和议”。南宋的地位略为改善,但仍是个屈辱的和约。

隆兴议和后,孝宗并不甘心妥协,继续作收复失地的打算,希冀改变宋金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孝宗独掌用人大权,亲自处理政事,但是当时,孝宗正苦于有志复仇,无人可托。这样,曾经赢得过抗击金兵的“采石大捷”的抗金名将虞允文成了可以依靠的少有人才。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四月,孝宗把他从川陕调回临安,出任枢密使。八月,又任命他为右相兼枢密使。在此前后孝宗积极修筑沿边城池,打造军器,训练士卒,选择将帅。他自己也练习武艺,以至有一次眼睛为弓的断弦击伤,成月不能上朝。乾道六年夏,孝宗在虞允文的支持下派人出使金朝,要求归还河南的祖宗陵寝,并要求改订受书礼。

原来,在绍兴年间,金使携书至宋时,宋帝须降座受书,屈尽陪臣之礼。孝宗即位后,陈康伯为相,每当金使前来,只有宰相陪同使者携书进殿,孝宗不再降座。等到汤思退为相,又恢复了高宗时的旧例,孝宗极为懊恼,所以派范成大出使金国,面请金主更改,同时要求归还河南地。他决心收复中原,像唐太宗那样建立赫赫功业。乾道八年,又任命虞允文为少保、武安军节度使、四川宣抚使,派他到四川整军备战。临行,孝宗又告以进军方略,约定将来会师河南。虞允文担忧会师之日内外不相呼应,孝宗回答说:“若卿率先出兵而朕延误,即朕负于你;若朕出师而卿贻误,即卿负于朕。”相约君臣同心,东西并举,二人只差没击掌鸣誓了。又择日举行盛大仪式,亲自把盏为虞允文饯行。欢送虞允文赴任。

此后,孝宗更加积极备战,多次亲自检阅军队。他决定以更改不平等的受书仪式为借口,寻机对金用兵。孝宗火速派人持亲笔密信前往四川,督促出兵,特别谕令要面交虞允文。不幸的是,这位抗金英雄已经赍志而殁,抱恨九泉了。

然而,金世宗却无意对宋用兵。世宗是金朝的明主,在位期间,内修政理,外以完颜亮为戒,不轻易言战。淳熙元年(公元1174年)二月,金国派完颜璋赴宋,宋朝派人抢走了他带来的国书,三月,另派梁肃为宋国详问使,携带国书前往临安,追问究竟。国书内容为:“隆兴年间议定免除奉表称臣、称名、两拜之礼,又量减岁币,仍用旧仪,亲接国书。此例一定,已经十年。今年我国信使到彼,不按例引见,竟然令人夺走国书,这是侄国应当做的吗?”孝宗此时因虞允文逝世,再加上高宗的干预,只得恢复旧议,起立受书。孝宗的北伐天计再次宣告流产。

延至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八月,81岁的太上皇高宗忽然得病,孝宗心急如焚,不再临朝处理政事,长留德寿宫侍奉汤药。无奈高宗寿限已到,孝宗也无能为力。九月高宗就去世了。悲痛之中,下了哀诏,表示要效法晋孝武帝和魏孝文帝,为高宗服丧3年。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孝宗都要身穿孝服,亲到德寿宫举哀。服丧期间,孝宗只吃一点点素餐,形容越来越憔悴,连妃嫔们也替他担心。宫中有位姓吴的夫人,偷偷地让内侍在孝宗的素菜中掺上了一点鸡汁,孝宗发觉后勃然大怒,当即将吴夫人逐出宫门。

孝宗之孝在当时是妇幼皆知的。他虽是高宗的养子,但几十年来,父子相处极为融洽,感情笃厚。孝宗即位后,每月4次朝拜太上皇,曲意侍奉。那时,孝宗年轻气盛,很想有一番作为,恢复祖宗基业,高宗却素来主张安静,不赞成对金用兵。孝宗侍奉高宗时,每次都力陈恢复大计,高宗渐渐不快,有一次,他干脆说:“此事待我百年之后,你再议论吧!”从此,孝宗在高宗的面前就不再提及此事了。

高宗去世时,孝宗也已60多岁了。在位多年,已经感到厌烦,有意借服丧之机退位,大臣们苦苦挽留,才暂时没有禅位,但退居幕后之意却是不可动摇了。

淳熙十六年正月,金世宗完颜雍病死。他21岁的孙子完颜璟继承了皇位,按照“隆兴和议”的规定,金宋是叔侄之国,南宋皇帝对金朝皇帝自称侄皇帝。宋孝宗已经年过花甲,他不愿向比自己小40多岁的金章宗称侄。就在二月禅位给太子赵惇,自己退居重华宫当了太上皇。

孝宗退位后,太子妃李氏被册为皇后。李氏性情悍妒,对孝宗夫妇时常出言顶撞,又恨孝宗否决了立她的儿子为太子的动议,便千方百计离间孝宗父子,报复孝宗,父子之间越来越疏远。光宗甚至一年不朝拜重华

宫,孝宗为此怏怏不乐。身体每况愈下。父子至亲,病中的孝宗很想见一下儿子的面,可直到病危,光宗也不出面探望。绍熙五年(公元1194年),太上皇孝宗病死,终年68岁。谥号“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咸孝皇帝”,庙号“孝宗”。

第一时间更新《中国皇帝全传》最新章节。

相关阅读

画堂春深

浣若君

七根凶简

尾鱼

大戴礼记

戴德

局外人

阿尔贝·加缪

恃宠而婚

今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