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章购买比例超过50%的读者可以看到正文, 否则要等12小时。

他现在就只希望自己能努力考上个秀才,最好是个举人,这样在县城做个小官也是有一点希望的,做个技术型的官员貌似要好一点。

不过这些离他都太远了,暂且不想,现在最主要的是学好算学。

是的, 在进入学堂两个月后, 顾青云就开始学算数了。首先就是学乘法口诀, 据何秀才说无论是谁都是先学这个的,这是入门级的。

顾青云一听,都愣住了,都六年了, 大爷爷一次都没教过他这个。

大爷爷到底有多恨算学啊?还是他觉得自己先不必学这个?

直到问了何谦竹后才明白,一般的人一开始只会学些简单的加减,其他的是不会马上学的,因为启蒙首先要读圣贤书,确立自己的基本三观后才能学其他的,算学就相当于选修课, 由着老师和学生自己安排。

加上考秀才的前两个考试:县试和府试都不考算学, 所以大家都是等要入场前一年才开始,那时学习就很有针对性了。

而乘法口诀是中国古代筹算中进行乘法、除法、开方等运算的基本计算规则,沿用至今已有快两千年了。

听到这里的时候, 顾青云的表情都快要裂掉了。

晕, 他穿的到底是不是中国古代啊?难道古代就有乘法口诀了?亏他还以为自己会在这一科上很占便宜, 还美滋滋地想着是不是要把乘法口诀炮制出来,一鸣惊人?

没想到,是自己想得太多了。

不过顾青云学这个还是学得很快,因为古时的乘法口诀,是自上而下,从“九九八十一”开始,至“一一如一”止,与后世使用的顺序相反。

对于顾青云的学习速度,何秀才似乎一旦也不惊讶,其他同窗也是一副平常的样子。等到了《九章算术》,顾青云的头就有点大了。

这本书他早已久仰大名,顾伯山就是因为算学极差,才一直考不上秀才,到了最后就成了厌恶算学,因此他也没想过教他,他还从来没有读过此书。

现在看一下“盈不足”一章中里面的题目:今有垣厚五尺,两鼠对穿。大鼠日一尺,小鼠亦一尺。大鼠日自倍,小鼠日自半。问:何日相逢?各穿几何?[注]

顾青云听完何秀才的讲解后,才知道答题格式该如何写,毕竟现在没有阿拉伯数字,要用古代数学的格式来做。

题意是:有垛厚五尺的墙壁,大小两只老鼠同时从墙的两面,沿一直线相对打洞。大鼠第一天打进1尺,以后每天的进度为前一天的2倍;小鼠第一天也打进1尺,以后每天的进度是前一天的一半。它们几天可以相遇?相遇时各打进了多少?

这是一道他很熟悉的题目,也是里面很浅显的,顾青云学得不吃力。可是有一些题目就需要他动一点脑子了。

《九章算术》全书共收集了246道数学题,分成九大类,即九章,何秀才就单单在里面讲了几道有代表性的题目后就结束了,剩下的让他自己研究。

自己研究?顾青云苦着脸。亏他还以为自己掌握算学要花的时间肯定很少,所以一点也不急,没想到……计划没有变化快。

于是在自己琢磨了一阵,又询问了下赵文轩等同窗几个问题后,顾青云花了一个月的时间终于把这本书差不多吃透了。

其实道理也很简单,只要他把题目解读成现代的式样,他就会做了,毕竟是经历过高考独木桥的人,做一些以算数、代数为主的数学题还是比较简单的。现在的重点就是要把古代的这些数学用语换成自己能理解的,用现在的格式做出来,这才是算学的难点。

学完《九章算术》后,何秀才惊讶于他的学习速度,就建议顾青云自学《九章算术注》和《缀术》,这样也能差不多够院试用了。

像何谦竹他们就只学了《九章算术》,其他两本都只是略略看了下。现在,偶尔他们还要反过头来询问顾青云数学题了。

通过这次交流,他发现赵文轩是几人中学习最好的,他的记忆力也极好,前几天顾青云无意中和他说过的话他都会记得,还顺便把当时的情境一一说出来,免得顾青云不认账。

此刻他就深刻领教到了他记忆力到底有多好。

当时他向对方请教一句诗文,对方解答得很清楚,完了后顾青云就顺口说等自己这次把《古唐诗合解》抄一遍后就借给他看,没想到他就一直记得。

“青云,这可是你说的。”赵文轩挑挑眉,语气有点不好了,说道,“难道你不认账?”他可是看着他抄完的。

顾青云当然否认,苦笑道:“当然要认账。”

《古唐诗合解》是他在书店里找到的,是何掌柜刚进的新书,科举同样要考作诗,当然,作词也行。如果说在算学方面顾青云花的心思最少,那在诗词上他花的心思就多了。

可惜,这是要讲天赋。明显的,被后世教育制度摧残过的他面对此时的科考制度,他照样饱受摧残。

吟诗作对就是他的死穴。只恨现在没有《声韵启蒙》、《弟子规》和《笠翁对韵》这三本书,前世听说读了这三本书,作诗会容易一点。可惜这三本书是清朝才有的,现在历史已经变得面目全非,想找这些书只怕要靠奇迹了。

在学完声韵后,读《诗经》就是学会作诗的重要方法之一,此外,有时间还要看看唐诗宋词,最好能背下来,当中的有些诗词他前世早已学过,现在重新学习又有了不同的收获和感悟。

因此,在看到一本《古唐诗合解》后,他才借着抄写的机会,自己买纸也抄写了一本,准备留着自己读。

“只能借给你十天。”顾青云和他定好时间,忍不住劝道,“要不然你就去书店和我一样抄书,这样赚下的钱可以买纸再抄一本,这书就是你自己的了。”这是古代贫穷学子获得书本最主要的途径之一,的确是花费最少了。

起码这三个月,顾青云家中的书架上就多了四五本新书,钱也挣了一点。

“青云,不是为兄的说你,你现在有时间就应该好好读书,不要沉迷于小道,应该把一切时间都用在读书上,明年就要下场了,只要你读书好,你以后想要什么样的书没有?想要多少银两没有?”赵文轩语重心长。

顾青云深吸一口气,赵文轩是“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忠实簇拥,他承认对方说的很有道理,可不是每个人都能和他一样心安理得地一直读书的。

他听赵玉堂说过,赵文轩的母亲刺绣手艺是高超,可是做那个很伤眼睛的,现在她的眼睛看东西都有点模糊不清了,所以最近做的绣活也变少。

赵玉堂为什么知道?因为赵文轩母亲做的绣活就是他家的布庄收购的。

“可是家里人这些年省吃俭用供我读书,我除了自己努力外,也想减轻一下家里的负担。”顾青云叹了口气,摸摸额头道,“而且抄书虽然浪费一些时间,可是在抄的同时也是我背诵的时候,可以加强记忆。”

见对方不以为然的样子,顾青云就不再说这个,反而说道:“你别总是说我,那你自己呢?自己那么瘦,你应该和我们一样经常活动活动,这样对身体较好。”

一直旁听的赵玉堂忙插嘴道:“就是就是,文轩,不是我多嘴,你也实在是太瘦了,之前读书太用功,刚病了一场,连今年科考都不能进场,这样下去,你读书再好又有什么用?”

顾青云刚进私塾的时候,赵文轩就是病了一场,错过了二月的县试,让何秀才很可惜。毕竟据他的说法,赵文轩学问很扎实,是最有希望考上秀才的。

所以当时赵文轩一度心情非常不好,最近才调整过来。

“我也想,可是……我一看到书本就忍不住想拿起来读,一读起来就放不下了,我娘也说过我好多次,夫子也说过了,就是改不了。”赵文轩苦笑。

顾青云和赵文轩对视一眼。说白了,赵文轩是典型的宅男,不爱动弹的那种。

“那后天休息和我们一起去爬山吧,现在天气热,我们去山上避一避,如今桃山寺的桃子都熟了,寺里的桃子又大又甜,我们顺便去摘几个吃。”见几人说得火热,何谦竹忍不住加进来,继续说道,“这次是师娘要去寺里还愿,夫子有事不能陪着,师弟又太小,所以我们陪着去吧。”

他们在私塾也有休息的时候,毕竟学生不想休息,老师也想有个人的时间呀。一般是9天休息一天,相当于一个月休息3天。

“去桃山寺?”顾青云一听这个名字就很有好感,小时候他的小命有一次就是被桃山寺的老和尚给救回来的。

顾大河沉默不语。

“当家的,你快说啊。”小陈氏用手肘捅捅他。

“我们没有银子啊,当年你又不是不知道,大伯读书花了多少钱,本来家里日子过得好好的,几天能见一次荤腥。后来为了大伯读书卖了那么多地,爹和娘都很有意见,所以爷爷一去世就马上分家了。现在你让公家出钱送栓子上学,我怕爹娘不同意。再说了,还有弟弟呢,他会不会也有意见?”顾大河终于开口。

他看着儿子单薄的小身子,白嫩嫩的脸蛋带着一丝红晕,小嘴微张,胸膛微微起伏,睡得正香。想起儿子平日里的言行举止,和村里的那些脏兮兮的泥猴儿完全不一样。

他也不甘心自己的儿子以后长大后只能做一个农夫,和他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从年头忙到年尾,从早干到晚,他也希望儿子读书,儿子数数那么好,以后不能考科举,是不是也能在镇上做一个账房?

他在镇上做短工的时候就见过账房,体力活不用做,还有热茶和点心奉上。不像他们这些干活的,汗都流了几斤,一口水都没能喝上。

“当家的,我再问问你,我们就这么一个儿子了,以后你年纪大了,朝廷征徭役的时候我儿子能干得了那些活吗?”小陈氏见相公有点犹豫了,就忙鼓动道,“他身子不好,这不是要他的命吗?我们可就这么一个儿子,以后二弟生再多儿子,那也不是我们的亲生骨肉啊。”

顾大河又是一怔。

是啊,现在新朝赋税比前朝少多了,不用交什么名目繁杂、乱七八糟的税,他们种田的只要按照亩数交三成的农业税就行了,可是人口要交的赋还是有的,三岁以上的,每人每年要交100文钱,不论男女,现在全家就要900文,明年二弟的女儿三丫就满三岁了,到时就要交一两银子。

这是固定要交的,以后家里人口越来越多,也只会越交越多。

家里现在每年的固定收入估计只有三、四两吧。

除此之外,家里每年还需要出一名男丁到朝廷指定的地点服徭役,每年需要服20天的徭役,这都是白干的,没有补偿,活又重,不是壮劳力的话,回来后都会大病一场。

自己儿子的小身板能受得了吗?

“只要我儿子考上秀才,就不用交税,不用服徭役了,还可以免除三十亩地的税,儿子那么聪明,我认为他一定能考上的。”小陈氏的语气是斩钉截铁的。

顾大河想想儿子平常的行为也赞同地点点头,一想到自己儿子成为秀才公就满心地兴奋!

他老顾家还没出过秀才呢!

“二弟的意见根本就不重要,最重要的是爹和娘的,只要他们同意,一切都不是问题。”小陈氏的语气很是冷静,她继续道,“我知道娘平日里不喜欢大伯,也不喜欢你们读书写字,生怕你们把家给败坏了,不过我认为只要想个好法子改变娘的想法就可以了,到时我们不用做什么,娘也会安排好的。”

她靠近顾大河耳边小声说了几句。

小床上假装睡着的顾青云竖直了耳朵也没能听到是什么。不过他还是很兴奋,不枉他平时对他娘的暗示。

自从一年前他身体大好后,他才有精力琢磨自己以后该干哪一行。看过家里人干活的辛苦后,他一点也不想种田。

前世他也是农村长大的,当时有杂交水稻,有肥料了,一亩水田根据情况不同可以收获上千斤的稻谷,就这样,村里也没听说有人种田能发家致富的。

现在在林溪村,一亩地平均产3石稻谷,也就是180斤左右。

顾家的稻田照顾着很精细,肥料也下的足,就有250斤,他们家分的水田有10亩,可收获2500斤,早稻3文钱一斤,倘若都卖出去的话可得75两左右。

水稻一年两季,晚稻口感较好,价格上升为4文钱一斤,可得10两。

收完晚稻后,就要开始在水田里种土豆,到次年3月初,就一定要收了,因为插秧的时候到了,不能阻碍水稻的种植。

在这个时候,土豆还不是特别大,不是成熟的最佳时期,而且土豆价格低,1文钱一斤,每亩可收成500-800斤左右,顾家可收600斤,每年还要留出一亩地种萝卜和菘菜,只有9亩可用,这就收入54两的银子。

家里还有8亩的旱地,也只能种植玉米或红薯了,两者的产量是红薯稍胜一筹,每亩也是只有600斤左右,价格也很低,1文钱一斤都卖出去的话,可得48两银子的收入。

旱地不能每年都种红薯,还得轮着种其他的,比如大豆之类的,可以肥地。

这就是农田的收入,一共有277两银子。

再加上家里织布、别人找爷爷去做木工活的钱、爹和二叔打短工的收入,整个顾家10口人一年最多有35两银子。

这个银子还要用来交税,三成的农业税只收稻谷和小麦,本地是收稻谷,其他红薯和土豆是不收的,那10亩水田折成银两就需要上交53两。

旱地只需要上缴每亩每年200文钱的农业税,加起来就是16两左右。

所以在顾家每年的总收入就有差不多28两的银子。

在红楼梦里,作者曾经说过24两小户之家可过一年。而在林溪村,每人每年起码要花2两银子,所以每年就只剩下8两。

可是,顾青云还没计算种子的成本呢,减去人口赋税和种子费,家里最多只有五六两的收入了。

第一时间更新《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最新章节。

相关阅读

蜜汁炖鱿鱼

墨宝非宝

喻世明言

冯梦龙

越绝书

袁康

求退人间界

天堂放逐者

我家二爷

Twent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