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匈奴分裂之后, 有几个呢,就直接对汉室表达了臣服,然后呢,舒云这边非常大手笔,直接扔出去了四个单于的位置,单于这种东西, 多了那就不值钱,但是呢, 这个名头在匈奴人那里,还是比较有含金量的,所谓的四个单于,无非就是东匈奴, 西匈奴,北匈奴,南匈奴的单于,至于伊稚斜,如今却已经是众叛亲离。
他原本当初就是篡夺了军臣于单父子两个的位置, 而如果他能够如同当年的冒顿单于一样,击败东胡人, 一统草原, 那么,他自然会是一个伟大的,大家都会臣服在他脚下的大单于,可问题是, 伊稚斜上位以来,并没有能够扭转匈奴的颓势,相反,匈奴人继丢了幕南之后,又丢了龙城,丢了祁连山,焉支山,乃至阴山,最后汉人直接穿过了瀚海,差点没将匈奴人赶到了北海。
让匈奴人难以理解的是,汉人居然比匈奴人更抗冻,北海那边,即便是匈奴人,一般也是不乐意去的,那里大半年都是冬天,最冷的时候,在外面多待一会儿,都能直接被冻成冰坨子,而汉人呢,却差点就打入了北海。哪怕他们攻过来的时候,还不是北海最冷的季节,但是能够在那样的季节依旧保持着战斗力,这已经是匈奴中精锐中的精锐才能做到的事情,偏偏汉军却几乎都能做到。
他们却是不知道,汉军如今的军需里头,增加了棉甲,羽绒服,毛线衣之类的选项,这些在冰天雪地里头,简直就算得上是神器了,起码匈奴人硝制过的皮毛制成的衣服,在保暖和轻便上头,是比不过汉人的衣服的。
另外呢,为了保暖,虽说如今还没有辣椒,但是汉军的军粮里头也加入了茱萸,花椒之类的成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汉军取暖,而大量油脂和蛋白质的摄入,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汉军的战斗力。
而对大海的开发,让汉人开始成规模捕杀鲸鱼,鲸鱼油也成为了最好的防冻油,多管齐下之下,汉军在寒冷的天气中,战斗力是能够得到很大程度上的加持的。相反,在这个季节,匈奴人里头,即便是部族里头有名的勇士,也是不肯随意出战的。因为他们根本没有足够的热量储备,可以允许他们在这种气候下进行大运动量的活动。
总之,要不是汉人对于漠北那边的环境不太熟悉,伊稚斜连漠北那边都待不住了。
而漠北呢,真的不是什么好地方,土地贫瘠,没有多少牧场,根本养不活多少牛羊,原本相信伊稚斜,愿意跟随他的那些贵族也因此怨声载道,因为他们的族人已经陷入了大范围的饥饿之中,他们不敢生孩子,因为养不活,他们不得不将没有战斗力的老人,甚至还有一些原本是部族未来的孩子抛弃在冰天雪地之中,甚至,在私底下,一些饥饿到极点的人,已经开始吃……人!
总之,伊稚斜原本以为自己天命所归,会如同自己的父亲一般,带着匈奴走向最光辉的未来,但是事实告诉他,他想太多了。汉人的变化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匈奴人根本没法适应汉人的变化。以前的时候,汉人是用士卒的生命,血肉之躯来对抗勇敢的匈奴人,但是等到了后来,那双方根本就不在一条起跑线上了。
匈奴各个部族之中,最野蛮,战斗力最强大的几个部族纷纷在汉人的军阵下败退,如今草原上已经流传着一汉当五胡的话,便是那些匈奴人也曾经头疼不已,经常跟匈奴人玩点躲猫猫之类的游戏,偷偷摸摸占据匈奴人的草场,偷走匈奴人牲畜的羌人之类的部族,如今也老老实实内附了。
没办法,匈奴人至今连青铜器都炼制不出来,汉人那边的武器,已经不是简单的铁器,已经是正经的钢铁了,钢铁比起青铜还要坚韧,不容易生锈,另外也更加锋利。
汉人穿着用钢铁铸造的板甲,一般的箭矢击中板甲,最多也就留个简单的白印,据说汉人从大宛那里弄到了大宛马,还准备利用大宛马打造出一支人马皆披挂重甲的重骑兵出来。到时候,面对重骑兵的冲锋,就算是匈奴人全盛时候,也是扛不住的。
因此,在漠北那边越来越难以为继之后,终于有人对着伊稚斜露出了獠牙,伊稚斜被杀死,连同伊稚斜的儿子屋维,也被乱箭射杀。
而继位的单于表示,汉人明显是打不过的,往西嘛,如今以匈奴人的落魄,就算是能够穿过那些小国,但是面对大月氏人的拦截,只怕到时候也只能饮恨当场。
所以,干脆一点,大家都投靠汉人吧!
实际上,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头,草原上的胡人投靠中原的王朝,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汉朝这边,司马迁还正儿八经地考证出了匈奴人,鲜卑人,乌桓人等各个草原上的民族的迁移足迹,证明他们的祖先,要么曾经受到过神农氏,轩辕氏的册封,要么呢,是尧舜禹几个先王统治过的部族。
尤其,匈奴里头,好几个部族,原本就曾经跟赵国,燕国,乃至秦国之间有过往来,因此,汉室这边表示,其实千年之前,大家都是一家人嘛,至于长得不像的问题,我们现在,跟之前的先民长得也不是很像,比如说,伏羲氏女娲氏还人首蛇身,神农氏还有一个水晶肚呢,那时候,一些先民也长得跟现在的汉人区别很大的……
这自然给了匈奴人一个台阶下,既然原本都是一家子,只不过因为祖先的选择,一个选择了农耕,一个选择了放牧而已,那么,既然草原上各个部族都能够联合起来,说自己是匈奴人,那么,投靠汉朝,自称自己的汉人,似乎也没什么不对的?
因此,他们很快说服了自己,然后几乎是第一时间,就派出了使者,带着伊稚斜父子的头颅,表示自己臣服。那些原本根本算不上匈奴本部,比起匈奴王族血脉不知道远到哪儿去的部族头目都能做单于,没道理他们这些留着正经的匈奴王族血脉的人,最终在汉人那里,连个单于的位置都捞不到吧!
自然,汉室那边从善如流地给了本部的匈奴人同样一个单于的头衔,然后呢,针对匈奴的改革就开始了。
汉室直接派人去了匈奴,表示以前你们那样逐水草而居的生活,实在是太原始了,以前咱们是两家人,不好对你们的生活指手画脚,可现在咱们是一家子了,那么,有的事情,就可以直说了!
落后文明对于先进文明的憧憬,几乎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事实上,匈奴人之前也跟着中原那边学会了一点农耕的技术,但是缺少工具,缺少相应的技术,因此,他们所谓的耕种,完全就是刀耕火种,春天的时候,放一把火,烧出一片土地出来,直接洒下种子,然后呢,就带着牲畜继续放牧,等到秋天的时候回来,就能收获一季粮食。可想而知,这个效率有多低,产量有多尴尬。
而现在呢,汉人直接表示,既然你们现在是咱们的小老弟了,那么,许多事情,自然老大哥回来搭把手!
汉室摆出了一副非常公正的模样,表示,你们以前的贵族,可以继续做单于,继续做头领,但是呢,你们需要定居啦,咱们根据你们部族的人口还有牲畜的数量,给你们将牧场的范围划分出来,然后呢,再派出指导人员,教导你们种植更好的牧草,挖地窖制作青储饲料,朝廷呢,还会派一些汉人过去,跟你们合作,汉人耕种,你们呢,继续放牧,大家互相补充嘛!
另外就是,羊毛是个好东西,大家要尽量养那种毛比较长的绵羊,春夏的时候,将羊毛羊绒剪下来,汉人会教会你们将羊毛上头的膻味去除,然后用纺车纺织成线,朝廷呢,会给高价回收。等到朝廷设立在幕南那边的作坊做出了毛呢,羊绒衣服,毛毯,毛毡,你们以后冬天就不用发愁了。
总之,一番组合拳下来,上层的贵族也满足了,底层的牧民更加满足,上层的贵族还拥有对底层牧民的统治权,当然,这些牧民是他们的财产,对于自己的财产,太过苛刻是不行的。就像是在汉室,主人杀死奴婢,也是犯法的,需要惩罚。所以在匈奴也是一样的,贵族对牧民具备统治权,却不再可以生杀予夺。
而底层的牧民呢,他们有了自己的财产,大家明确告诉他们,这不是来源于首领的恩赐,而是汉家天子,汉家朝廷的恩惠,所以,你们要给朝廷办事。
事实上,对于底层的牧民来说,能够吃饱穿暖,他们已经满足了,至于更多的财富被顶层的贵族剥削掉了,大家对此习以为常,毕竟,以前的时候,他们被剥夺的东西更多。
实际上,朝廷这根本就是软刀子割肉,对牧民嘛,自然是宽宏大量,但是对贵族呢,无非就是一开始麻痹他们,等到之后嘛,就会利用一些行政上头的手段,比如说,用汉室内部的列侯爵位,换取他们放弃对于底层牧民的统治权,要是不同意呢,也没事,你们以后毕竟也是汉家子民了,总不能不懂汉话,不知道汉字吧,所以,大家一起去集中学习一下,至于部族的事情嘛,你们还是头领呢,还怕下面的牧民造反吗?
实际上呢,汉室送过去的所谓的汉人,根本都是屯垦团里头出来的,的确一个个都是种田的好手,同样呢,也都是搞政委的好料子,连番洗脑之下,一帮子牧民就只知道有天子,有长安,不知道原本的单于,王庭,头人到底是怎么回事了!
而没有底层牧民的支持,那些所谓的头领无非就是个空架子,真要是有什么不该有的想法,汉家完全可以让他们水土不服,重病不治,然后让他们的子孙后代继位,几次之后,自然而然的,草原也就彻底落到汉人手里头了!
等到刘衍大婚亲政的时候,匈奴的绝大多数都已经彻底汉化,哪怕他们依旧保持着放牧的习惯,可是,定居的牧民,其实就只能说是牧场主,这些人还能保持多少战斗力呢?尤其,草原上如今已经遍布棱堡,汉军各个野战团会轮流派人前去换防,就算是有人有什么想法,那也只能作罢!
再有就是,除了汉家专门预留的马场,牧民们养得更多的是牛羊,牛产奶比羊多,各种奶制品在汉朝还是很有市场的,以前的时候,匈奴人只会制作劣质的奶酪,而如今呢,在汉人技术的支持下,不光奶酪的产量得到了增强,他们还会制作奶油,制作奶糖,制作炼乳,甚至,舒云新开办的一家厂子里头,他们甚至可以制作出奶粉了!
这些可都是好东西,汉家一直在宣传,多食各种奶制品,能够让下一代更强壮,更聪明,因此,别说是草原上这种大宗的奶制品了,就算是民间,也有人开始出售牛奶羊奶,宫里头还传出了一种给牛奶羊奶去腥的办法,那就是用荼,也就是茶叶混在一起煮,小孩子不能吃茶叶,还可以摘了茉莉花,或者是加上杏仁一起煮,再放一点糖霜,隔壁的小孩都馋哭了好吧!
可以说,如今那些牧民光是靠着出售奶制品,就赚得盆满钵盈,一个个俨然在中原都算得上是中产了,而羊毛呢,更加是好东西。汉人在草原上开办作坊,专门给羊毛制定等级,按照不同的等级收购漂洗过的羊毛,那等最好的羊绒,一斤就能卖几百钱,行情好的时候,能卖一千钱。
当然了,羊绒要凑足一斤,可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就算是用特制的毛梳,将一只绵羊梳秃了,也只能凑出一捧羊绒出来。
但是牧民们养的羊多啊,因此,哪怕是最粗心的男人,每年给绵羊剪下来的羊毛也能卖出一个能让人目瞪口呆的价钱来。
牛羊养得多了,自然马就少了,马吃得比牛羊精贵,食量也大,而且呢,虽说官府会用一个不错的价钱收购良马,但问题是,一匹良马要养出来,耗费的力气可不少。其他时候,产出便没多少了,马奶的口感可不如羊奶和牛奶。
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些牧民虽说还保持了骑射的习俗,那也是为了替汉家天子出征,换取军功。给汉家天子打仗,可比当年给自己的头领打仗,来得轻松多了,不光不需要自己准备食物,而且朝廷呢,还有许多各种补贴,加上获得战功之后的赏赐,那真是只要能活着回来,就是一夜暴富。
除了匈奴内附了之外,三越那边也是老老实实归附了汉室,没办法,三越那边如今的经济,几乎是被汉家彻底绑架了,他们都用五铢钱,生产出来的甘蔗,稻米都卖给了汉人,可以说,三越的百姓,一个个都是在给汉人种地。汉室派了人过去,热火朝天地帮着三越的百姓开发水利,修筑道路,开垦土地,那里的贵族稍微盘剥多一点,下面的百姓一个个就跑去给汉人开的种植园和作坊干活了,东瓯原本就有了内附之心,而赵佗过世之后,南越也老老实实上书内附了,至于闽越呢,倒是想要坚持,但是架不住两个邻居都对闽越仇深似海,若是他们一直死扛着,东瓯和南越的军队立马就能开进闽越烧伤抢掠,因此,两个邻居低了头,闽越那边商议了一番之后,最终也老老实实归附了。
可以说,舒云给刘衍打下了一个完美的基本盘,刘衍只要之后不胡乱作为,可以说,一个庙号就到手了。
事实上,刘衍在舒云的耳濡目染之下,压根就不可能是什么乖乖孩,他同样是个极富野心乃至眼界的人物。他如今已经将目光看向了大海和西域。
刘衍亲政之后,就将一直依旧留在长安的刘循这个弟弟封为交州王,让他前往交州就藩,主持交州之事。实际上呢,就是让刘循开拓交州了。
如今在江都,在齐国那边,少府都搞起了造船厂,楼船显然如今已经落伍了,如今在海上,行走的是更加先进的帆船,利用风帆借用季风的力量作为动力,如今在沿海,这些帆船已经承担了许多大宗货物的运输工作,比起在内河之中行驶,在海上,不光是能够承载的货物更多,而且速度其实也更快,自然运费也就更低了。
如今不少商人不得不花大价钱从朝廷手里购买海贸许可证,然后才可以在造船厂订制海船,而且在海关还得根据货物的价值交税,虽说花钱的地方很多,但是相对来说,海船还是比较安全的,起码现在还没什么倭寇海盗之类的,因为在东方这边,除了汉朝,也没人能够制造出这样的大船,在海上航行。至于爱琴海,地中海那边的国家,他们倒是具备一定的航运能力,但是呢,想要跨越大洋,来到东方,那可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
事实上,如今汉室对于西方的了解,都是来源于西域,那里会有来自西方的商人穿过欧亚大陆,然后追寻所谓的丝绸之国。可以说,西域不少国家的商人,在汉朝和西方的罗马这些国家中,担任的就是二道贩子的角色。
而汉室如今已经将目光看向了大海,海船沿着海岸线航行的时候,已经找到了后来的台//湾乃至海//南岛,将刘循派到交州那里去,就是希望他能够以那里作为根据地,开发台//湾和海//南岛的。
刘衍已经许诺,只要他肯干,将来就将刘循的儿子封到这两个岛上封王。
刘循也不是什么喜欢安享富贵的性子,实际上呢,对于刘循来说,他跟着自己的母亲和兄长后面学习,懂得的东西太多,自然不乐意留在传统的汉家控制的范围之内,做一个被限制的死死的诸侯王,而按照刘衍的许诺,他只要肯去交州那边,朝廷不光是派人移民,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还能让那里完全由刘循统治,许多事情,不需要通过长安就可以操作。
可以说,在交州,刘循就是土皇帝,什么事都能做!
刘循又找舒云要了一大笔的钱,甚至还搞了一批无息贷款,然后就带着一帮人信心十足的上任去了。
实际上呢,这也是以前周天子的老把戏了。当年周天子打败了殷商,建立了周朝之后,原本跟随周天子反商的那些诸侯,几乎全被封在了各种不毛之地,实际上,春秋战国时候的那些国家,先祖都是筚路蓝缕,带着家臣奴隶,一点点开辟出了后来的国土,这才有了后来中国传统历史上的广阔疆域。
比起自己动手,还是这种封建诸侯的模式,更加节省成本,效果也更好。
刘衍暂时将交州那里交给了刘循这个唯一的亲弟弟,至于西域那边的情况,刘衍就非常上心了。
汉室能够接触的海外,大多数还是一片蛮荒之地,但是西域那边,已经具备了灿烂的文明。像是那个差点被匈奴打残了,后来老老实实跟汉朝求援的大宛,这个国家的文明很明显是来源于希腊,他们使用的金币,背面就是月神阿尔忒弥斯的图像,正面是大宛国王的头像。
大宛使用的就是希腊那边的方阵,他们的工匠技术很高,善于制作精美的器具,在艺术,文化上头也有很高的造诣。当然了,相应的,他们也非常高傲,要不是匈奴人实在是比较残暴,他们一点也不想对汉朝臣服。
即便是如今,他们认定的宗主国,其实还是早就断绝了联系的希腊,或者说是如今早就已经散落在中亚西亚的当年的一个公国城邦联盟,对汉室这边,一直是保持着一定的矜持的。
至于其他的嘛,其实大多数西域小国更希望汉室跟匈奴打成一团,最好呢就是匈奴略微处于下风,而汉室呢,也不能真的拿匈奴怎么样才好,如此一来,他们可以在双方的夹缝之中生存。
但是他们压根没想到,曾经对他们予所予求,稍有一点不恭敬,就会直接攻城略地,破国杀人的匈奴人,面对汉人的时候,简直可以说是不堪一击,几年的功夫,曾经笼罩了西域诸国近百年的阴影就这么消失不见了。匈奴人老老实实地对汉室称臣,即便是距离长安最远的漠北,如今也开始编户齐民,名义上臣服与几个分别设立的单于,实际上呢,单于早就架空了,就是个名义上的首领而已。毕竟下面的那些贵族要钱有钱,要人有人,干什么没事要给自己增加一个祖宗呢?
漠北那边,起码还保持着一定的自治,毕竟,那里距离汉朝实际控制的疆域还有一定的距离,像是幕南那边,那些贵族真的就只剩下一个名义,嗯,还有用不完的钱!
而随着汉室屯垦团的接近,汉人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也越来越逼近西域诸国了,这也让那些小国颇为不安。
刘衍呢,对说对于西域丰富的物产,还有一些似乎有别于汉室的文化与技术非常眼馋,但是距离还是个问题,哪怕如今汉室拼命鼓励生育,将有功的将士都分封在新开辟的地方,但是呢,人口的繁衍总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一代人真正长成,总得二十年的时间,所以,如今往西开拓,能够依托的只能是屯垦部队,移民的数量却一直显得比较不足。
主要是如今工商业也开始渴望起了高素质的人口,他们开出了更高的工钱,在本地有足够的钱生活的情况下,一般人是真的不乐意背井离乡的。
另外一点呢,就是地方太远,如果是往沿海的地方迁移,还可以通过海路,像是刘循开发交州,运送过去的移民就都是通过海路过去的,先在交州海边建设城池,然后再一步一步往里面开拓。海上进行移民时间不算很长,毕竟,吃饭睡觉的时候,船照旧往前开,路上补给也比较方便,但是如果是通过陆地向西方那边迁移,那真的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成本高,而且因为水土不服之类的缘故,路上也很容易出现一些意外。
海里头最大的也就是鲸鱼,只要你不没事往海里跳,就算是海中有什么鲨鱼甚至是海怪,人家也不会没事跟海船过不去。但是陆地上呢,如今往西还是比较原生态的环境,什么老虎,豹子,狼群,各种各样的野兽都有出没。路上也没有太多能够暂时作为庇护所的营地,许多队伍只能露宿荒野,这就增加了沿途的危险。
原本一开始的时候,刘衍是想要修复当年秦人修建的直道,但是这些直道如今早就荒废了,被树木野草覆盖,想要清理出来,不知道要花费多少人力物力,而且之后呢,还得时时维护,然后,舒云就提出了一个一劳永逸的办法,那就是,干脆一点,直接修建轨道。
在秦朝的时候,秦人就开始运用轨道运输辎重器械,但是呢,那时候用的是木轨,而且仅限于关中秦人的大本营,再往外折腾,秦人那时候已经是折腾不起了。
而现在呢,汉室如今蒸蒸日上,任何商品,只要能生产出来,那就绝不会出现什么过剩的情况,如今最麻烦的地方反而是那些大商人,有着大量的资金,却不知道往什么地方投资。以前的时候,他们可以置办土地,而现在呢,严苛的赋税让他们只能保有最低限度的土地,要不然的话,税赋能将他们一家子坑死。所以呢,现在他们呢,年轻的一代,干脆沉迷于各种奢侈的享受,声色犬马,斗鸡走狗,什么刺激玩什么!
舒云呢,干脆就直接给了他们一个选择,他们可以跟朝廷合资,修建轨道,直接修建铁轨,然后,他们可以进行轨道专营,也就是说,在一定年限范围之内,所有人使用这条轨道,都需要给他们掏钱,当然前提是,国家使用铁轨的时候,就得无条件让朝廷优先。超出年限之后,铁轨的所有权就会收归朝廷,由朝廷运营。
即便是在汉室,最赚钱的生意依旧是垄断,另外就是官商勾结。何况,这些年的时候,许多做事不怎么规矩的商人,要么直接因为兼并土地,私下隐匿人口,蓄养奴婢被问罪,还有一些在地方上头名声不好的商人直接按照规矩,被迁到了茂陵和刘衍修建的昭陵周边去了,所以,不管是比较富有远见,还是真的觉得这事很赚钱的,朝廷这边才透出了风声,一个个就恨不得用车子装着金饼和铜钱跑到少府报名。
然后少府表示,关中这边的轨道,都已经被少府承包了,你们呢,只能选择其他地方的,光是选择了还没用,还得先给少府一个保证金,保证在期限范围之内完成,要是不能完成,那么就得问罪。如果好几个人争夺同一条路线上的轨道,那么,就得通过竞价的形式来进行。
事实上,一些往比较偏远地方的轨道,已经被少府承担了下来,因为这些地方需要铺设的轨道很长,对技术要求也比较高,最重要的是,需要更多的人力资源,而唯有少府,才能轻松调动这么多的人力,完成这么繁重的工程。
刘衍在朝中跟一干大臣商议了一番之后,最后除了关中的铁轨之外,优先铺设前往西域的铁轨,至于需要的人力,直接由军队,还有当地征召民夫来完成。少府的大匠会先估算出相应工程所需要的时间,然后呢,能够提前完成,就有奖励,民夫不光是奖励钱财,还有机会晋升爵位,而对于调动的军队来说,同样也可以充作军功,进行赏赐。
倒不是朝中这些公卿列侯不关心其他地方的事情,一门心思只关注西域,实在是西域那边不光是资源还有文明比较吸引人,还因为那里传出了所谓大秦,大夏的消息,在古老的传说之中,周穆王拜访的西王母就住在大夏往西的地方,何况,光是看这个翻译,朝廷上这些人都觉得,那里居住的应该是诸夏的同胞,很多人疑心是当年殷商西周,甚至是更古老的先王时代,迁徙过去的人。
尤其,在西域那边商人传来的消息里头,似乎正统的大秦,或者说是罗马人,就是黑发黑眼的形象,在汉人眼里,这自然就是同宗同种了,因此,对于汉室来说,往西真的是充满了吸引力,不管是再次与失落的同胞联系上,还是探索到先人们的足迹,都非常能够满足朝堂上这些人的需求。
当然,这些其实就是对外宣传的理由而已,真正的理由,那其实还是利益。
往西那么广袤的土地,大月氏人当初被匈奴人揍得找不着北了,逃到了西方之后,还能够建立起一个广袤的国度,而且生活非常富足,汉人对于来自西方的财富,其实也很缺少自制力。
这年头流行厚葬,每年光是埋在地底下的黄金就不知道有多少,但是金矿这种东西是不可再生的,中原就这么多,谁知道往后会是什么情况,总不能轮到自己的时候,明明有着高官显爵,却连陪葬都没多少吧!
而西域那边呢,居然正常使用黄金作为货币,可见那里黄金的数量一定很多,哪怕只是跟他们做生意呢,也能捞到不少好处啊!既然如此,自然得近距离跟他们接触,而不是只能够借助于那些胆子大的商队,往来于东西方之间,效率太低了。
面对儿子在那里雄心壮志地表示,自己有生之年,要修建出超过十万里的轨道,舒云的态度就是,既然你喜欢,那就去做吧!
横竖如今铁轨上跑着的车不是沉重的火车,而是相对比较轻便的马车,就算是拖的车厢比在普通直道上的更大,能够承载的东西更多,但是呢,实际上对于铁轨的压力并没有那么大,何况下面还铺设了经过特殊处理的枕木呢!
在汉室如今已经初步进入了钢铁工业化生产的现在,光是比较大型的冶炼钢铁基地就有了四五个,每年生产出来的钢铁数量并不少。虽说这些钢铁有一部分需要满足军方换装的需要,但是呢,只要愿意加大生产,还是会有许多余量的。
钢铁这种行业,能够容纳的工业人口是真的很多,后世许多城市,根本一开始的时候,就是这种大型的重工业厂区最后形成的。横竖如今不用担心产能过剩,所以,在一些地理位置比较好,距离煤炭,铁矿的产地都比较近,原本人口也没那么多,即便是产生工业污染,对于正常的农业生产不会产生太大影响的地方,扩大生产是没什么问题的。而且还可以吸引大量失去了土地,或者是土地不多的自耕农,佃户转化为工业人口。
所以,等到刘衍继位的时候,汉室生产出来的合格钢铁每年都有几十万吨了,以至于如今许多机械都开始弃用了木材,改用钢铁进行制作,大大延长了使用寿命,当然了,钢铁容易生锈,因此,用鲸鱼油制作的润滑油,防锈油如今销量也很高。
可以说,以钢铁生产为中心,大汉如今已经初步实现了向着工业化社会的转变,跟周边的国家早就形成了压倒性的优势。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家开拓进取的心思都已经被唤醒了,对土地,对财富的渴望,原本就是铭刻在汉人基因之中的,刘衍想要通过铁轨的铺设,让大汉真正能够控制住自己的疆域,扩大影响力,即便是朝堂上那些老臣,对此也是非常赞同的。
尤其,因为在军队之中普及教育的原因,如今,整个大汉,基层的官员几乎都有着军方背景,而朝堂上如今当家做主的,也都是那些在对匈奴的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的新晋列侯们,他们从扩张之中得到了好处,如今只恨自己所知道的世界不够大,哪里会反对各种能够增加朝廷战争潜力的事情呢!
面对这样的潮流,舒云却是觉得,应该收紧一下扩张的风潮了,好歹得花个几十年的时间,将现有的地盘巩固一下再说。
因此,虽说刘衍已经亲政,但是住在长乐宫的舒云,依旧保持了在朝堂上相当的影响力。
尤其,舒云这近十年的执政生涯,带给大汉的变化就在这里,谁也不能否认她的功劳,最重要的是,舒云这个太后,又不为娘家谋福利,也没成天想着偏向小儿子,对下一直表现得非常公正,如今朝堂上许多大臣根本都是舒云提拔起来的,在这之前,他们很多根本就是一文不名,但是,是舒云这个太后给了他们机会。这让他们对舒云都是比较感激的,而刘衍呢,对于自己的母后,虽说也存在着一定的顾忌,但是他心中却也明白,自己虽说已经亲政了,但是,在目前这个阶段,还是不能摆脱母亲的影响的,甚至,就像是母亲明明早就不爱先帝了,偏偏在许多时候,依旧要打着先帝的旗号做事一样,他这个做儿子的,在以孝治天下的汉室,也必须尊重生母的意见。
好在,舒云并不是什么喜欢弄权的人,她如今担任的角色,就是大汉这一辆正在一条大路上一路狂奔的车辆的刹车的角色,在大汉的速度过快,快要飘起来的时候,她就需要适时地踩一下刹车。而对自己的儿子呢,舒云就差不多从指引者的角色,变成了合作者的角色,母子两人正常一个□□脸,一个唱白脸,一个递大棒,一个给甜枣,以此维持朝堂上的某种平衡。
可以说,终舒云一生,她一直在政坛上担任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她一直活到一百多岁高龄,才溘然长逝,最后几年仍然神智清醒,还能够召见群臣。好在比起老刘家其他人来说,刘衍是个非常长寿的皇帝,他一直活到八十多岁,依旧精神矍铄,也因为如此,他才算是熬过了自己的母后,等到舒云这个太后过世一年之后,刘衍才在未央宫驾崩,传位给了第五个儿子刘晫,谥号武帝,庙号世宗。
作者有话要说:
下一章番外,后天就是进入吕后篇了!
第一时间更新《母仪天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