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受到太阳引力的作用,地球围绕着太阳在恒定的轨道上做圆周运动,周期是365天6时9分10秒,如此年复一年,从未间断。在没有任何支点支撑的情况下,地球以每小时10800千米的速度公转,却从来没有偏离过假想出来的运行轨道。仅仅是想想如此快的速度,都会让人感觉眩晕;但同时这个速度也是很缓慢的,只要稍微想一下,就会有一个大体的概念。地球在围绕着太阳转的同时也在自转,自转的周期是24小时,正是由于它的自转,才有了白天黑夜的交替变换。地球自转的轨道并不是水平的,相对于地球的公转轨道,地轴是倾斜的,而且这个倾斜度始终不变。也就是说,地轴的方向一直都是一样的,换言之,不管地球运行到公转轨道上的哪个位置,地轴所指的方向都是一致的。

图9向我们展示了地球公转轨道上的四个最主要的位置。到A点,6月21日,夏天来了;B点,9月22日,秋天已到;C点,12月21日,冬天降临;D点,3月20日,春天出现了。当地球在A点和B点之间运行时,那就是夏天;B点和C点之间就是秋天;C点和D点之间就是冬天;而D点和A点之间就是春天。在这里,还需特别注意,在四个位置上,地轴指的都是同一个方向。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和太阳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才有了四季的变换。

假设现在是6月底了,这个时候的太阳是起得最早的。在我们所在的地方,这段时间,早上4点太阳就会从东方升起开始它一天的行程,日照时间长达16个小时,直到晚上8点太阳才会完全消失不见。正中午的时候,太阳几乎是在我们头顶的正上方,所以要看它的话,必须尽量向上看。不过这时候的太阳是非常耀眼且非常热的!几乎所有的太阳光都笼罩着整个大气层,它的热气也渗进大地。在这个季节,我们会拥有最长的白天和最短的夜晚,白天有16个小时,夜晚有8个小时。再向北一点点,白天时间变长,夜晚时间变短。在有些地方,可能早上6点太阳就升起来,而到晚上10点才落下去;还有些地方,凌晨1点太阳就爬起来了,半夜11点才落下去;甚至有些地方太阳几乎一直照射,太阳还未消失在地平线之前又马上升了起来;离北极很近的地方是没有黑夜的,在那里,你会看到太阳从不落山,晚上和白天一样亮,而在北极圈,太阳有时连续几周甚至几个月都不会落到地平线下,到了晚上依然可以像白天一样看到太阳。

向相反的方向走,或者说向南走,你会看到完全相反的景象:太阳不很刺眼,温度不高,白天时间短,晚上时间长;在南极附近,则没有白天,只有黑夜。因此,在6月末,南北半球的黑夜和白天的时间完全是相反的:北半球日长夜短,阳光很刺眼,温度很高,在北极的地方持续日照;南半球日短夜长,阳光很微弱,温度很低,在南极的地方没有日照。

南北半球的光照强度、日照时间不一,这是很好解释的。图10向我们展示了地球到达图9中的A点时(也就是6月21日)与太阳的相对位置,那些平行线所表示的是太阳光线。这里,我们没有把太阳画出来,因为如果按正确的比例画,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有300米,在这本书上根本没法呈现,所以我们就用这些太阳光线来代表太阳,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也受到太阳光的照射。

地轴与地球的公转轨道之间是有一定的倾斜度的,这一点我之前已经讲过,而且从插图上也能看得很清楚。从图9中,可以看出,太阳光一次只能照射到球体的一半,另外一半是照不到的。因此,当地球的这一半是白天,那么另一半就是黑夜。图9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就是太阳照不到的地方。面向太阳的白色部分表示白天,背向太阳的那部分则是黑夜。如图所示,因为地轴是倾斜的,所以白天和黑夜的分界线并没有经过两极,而是穿过北极的右侧,南极的左侧。现在先想象一下地球绕着地轴转,除了极点之外,地球表面上的每一个点都会绕着地轴做圆周运动,离极点越近的点,轨道长度就越小。现在,你们大体清楚地球自转是怎么一回事了吧?不过还是觉得这一切都很神秘,对吧?

如果现在你可以在脑海中想象出地球自转的现象,那就没什么难的了。只要理解了地球自转的道理,那么从图中很自然地就能看出:在北极和P圈(与白天黑夜的分界线相切)之间的这部分,在地球自转一周的过程中,没有一个时刻是离开太阳光的照射的;相对的,在南极和R圈之间的这部分,在24小时之内,始终没有太阳光的照射,所以这部分一直都是处于黑暗之中。我们把图中的P圈叫做北极圈,在6月21日这天,没有黑夜。

现在,我们再往下看,看图中的T圈,假设地球正在自转,那么在这个圈上,一开始收到太阳光照射的那些点,就会随着地球的自转转到黑夜区域,也就是没有太阳光的区域。这圈上的点也会经历白天和黑夜之间的变换,从图中还可以看出,白天的时间总是比黑夜的长,因为有太阳光照射的部分比没有被照射的部分要大。因此,这圈上的点的白天比黑夜长。至于图中的北极圈与T圈之间的部分,越靠近北极,白天就越长,黑夜就越短;而越靠近E圈(也就是赤道)所在的地方,白天就越短,黑夜就越长。仔细看图,就能明白上面所讲的内容了。同样通过图,我们还可以看出赤道上的每一个点,白天和黑夜的时间是均等的,都是12小时,因为赤道两边,黑的和白的各占一半。

当北半球日长夜短时,南半球是什么状况呢?看插图就一目了然了。从中可以看出,往南白天在慢慢缩短,而黑夜在慢慢延长,因为没有阴影的部分在逐渐缩小,有阴影的部分在逐渐扩大。同时,南极附近的地方没有白天,地球自转时,这一区域并不会转到有太阳光照射的地方,所以24小时之内,都是黑夜。因此,在6月21日,这部分区域是极夜。我们把图中的R圈叫做南极圈。

太阳光射到地面产生的热量因角度不同而不同,直射比斜射产生的热量要多些。受太阳直射的地方温度会很高,而受斜射的地方温度会相对低一些。要理解这个道理很简单,就跟我们用火炉取暖一样。取暖的时候,我们会把手放在火炉正上方,这样感受到的热量是最多的,就跟太阳的直射一样;当移开一点点的时候,感受到的热量就不是那么多,温度也不会那么高,就跟太阳斜射一样。虽然地球是整个暴露在太阳光下的,但是每个地方接收到的太阳光都是不同的。有些地方是太阳直射,而有些地方不是。因此,在同一个时间,地球上各个地方的温度不尽相同。有些地方是酷暑,有些地方则是寒冬。

如果知道了6月21日这天哪个地方受到太阳直射,就知道了哪些地方是最热的。你们还记得前面讲过的铅垂线吧——与地球表面垂直的线,铅垂线如果被延长,一定会通过地球球心。在图10中,太阳光直射到T点,如果把太阳光线延长,那么一定会经过球心,像这样的光线就叫做垂直光线,它是指与地球表面垂直的光线。假如站在T点,就能感到一股强烈的热量。这个位置的太阳光是最强的,T圈上所有的点都是一样的,正午的时候都受到太阳光直射。我们把T圈称作北回归线,在6月21日这天,北回归线上所有的点都将受到太阳直射。

6月21日这天,只有北回归线上的点才会受到太阳直射,也只有射到北回归线上的太阳光线被延长后会通过地球球心。而射到其他地方的光线都是斜的,同时,在北回归线的两边,越往北或往南,光线的倾斜度越大,自然温度也会越低。法国差不多是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的中间,虽然在6月21日这天太阳光线不是垂直的,但是也已经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于垂直,所以,在这天太阳也是接近最高点的。

6个月过去后,到了12月下旬,就是冬天了。会有什么样的转变呢?这时候,要找太阳就不用把头抬得很高了,只要稍微抬下,往前看,就能看到太阳差不多就在正前方。你会发现,太阳不是那么耀眼了,而且好像产生的热量也不高!发生什么了?是它与地球的距离变远了吗?还是太阳的火在慢慢熄灭?两者都不是。太阳的光还是那么强烈,而且产生的光热跟6个月前是一样的,传送到地球上的也是保持不变的。同时,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并不是变远了,反而是更近了。还有,你们发现白天变得非常短了吗?早晨太阳8点才升起来,而下午4点就已经落下去了。这时候白天变成8小时,而晚上有16个小时,刚好与6月份的时候是相反的。越往北,夜晚的时间越长,延长到18个小时、20个小时、22个小时,相应的,白天的时间越短,缩短到6个小时、4个小时、2个小时。在北极附近,太阳照射不到,只有黑夜,中午和夜晚都是一样的。

来看下图11,你们就会更明白了。图11所表示的是,12月21日这天地球受太阳光照射的情况,也就是地球运行到图9中C点时的情况。在地球绕着太阳转了一大半圈后,地轴的倾斜度始终保持一致,并没有任何的改变。不过,这时候太阳光是从相反的方向射到地球表面,因为地球已经转到公转轨道的另一端,这时候的太阳跑到地球的右侧了。很快就可以看出:在北极圈以内都是黑夜,没有白天,而整个北半球的所有地方黑夜比白天长,越往北,黑夜的时间越长。还有,赤道上白天和黑夜仍然是均等的;而在南半球,白天比黑夜长,南极圈以内的地方没有黑夜。

至于太阳光线,你可以看到,是直射到S点的,因此,在地球一天的运行过程中,太阳光会直射到S所在的圈上;越偏离这个圈的地方,太阳光线的倾斜度就越大。我们把S圈称作南回归线,12月21日这天,南回归线上所有的点都将受到太阳直射。

简单总结一下:6月21日,北半球白天很长,温度很高,而南半球白天很短,温度很低;12月21日,南半球白天很长,温度很高,而北半球白天很短,温度很低。

地球公转轨道上A点到C点的这段轨迹中(图9),除了我们讨论过的几个位置,它还经过这两点之间的中间位置。在地球位置变化的过程中,白天和黑夜的分界线会逐渐远离或靠近相对的极点,这使得白天黑夜的时间发生变化,同时也改变了太阳光线的倾斜度。9月22日这天,地球运行到B点,到达A点和C点的中间。这个时候,太阳是直射到赤道上的,因此白天和黑夜的分界线就刚好经过两极,每个地方的白天和黑夜是均等的,都是12小时。3月20日这天,地球运行到D点,整个地球的白天和黑夜时间一样长,也都是12小时。我们把9月22日叫做秋分,3月20日叫做春分。“分”这个词是指整个地球昼夜平分。

我们还把6月21日称作夏至,12月21日称作冬至。“至”是指这一天的太阳处在最高的位置。在北半球,6月21日这天,太阳到达最高点,之后就开始向南半球移动;在南半球,在12月21日这天会出现同样的情况,之后就开始向北半球移动,然后重新开始下一轮的运行。当然,太阳之所以出现上升和下落,只是由于地球绕太阳的公转以及地轴与公转轨道之间的倾斜度。

由于太阳光线分布不均匀,所以我们把地球分成5个区域或环,叫做带。赤道经过的地方就叫做热带,包含了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之间的地带。在热带区域,中午的时候,太阳一般都在最高点或者最高点附近,而太阳光线一般都是直射到地面,因此这个区域温度都很高。在赤道上,一整年中白天和黑夜都是一样长的,季节的变化并不是很明显。虽然夜里的温度也会比白天的低,但是由于每天日照时间很长,吸收的热量非常多,因此一年四季的温度变化都不会很大。

这些地区长年阳光普照,一年四季都是夏天,花团锦簇。在这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到成片的棕榈树,树干高大粗壮,树上繁盛的叶子像撑开的伞一样,笼罩着周围矮小的灌木;还可以看到大片的鲜花争奇斗艳,在我们寒冷的国度,这样的鲜花只有在温室里才见得到。这里鸟儿的种类甚至比花儿还多,它们的羽毛色彩斑斓,非常绚烂,完全可以和昂贵的宝石、稀有金属匹敌。不仅如此,在蜂鸟的鸣声中,好像隐约可以看见绚丽的红宝石、绿宝石以及金属发出的光芒。这里的大象可以在大地上随意行走,跟其他巨型动物一样,它迈出的一小步都很可能会引起地面震动;还可以听到饥饿的狮子、老虎、黑豹发出的嘶吼声;还可以看到巨大的爬行动物,如蛇、蜥蜴,它们能在密密麻麻的草地上挖出洞来,到最后树木可能都会被连根拔起。在这样一个动植物主宰的地方,生活在那里的人类显得很渺小。这儿的气候很不宜人,人们都懒洋洋的。在这么大的太阳下,不适合活动,也不适合思考。

热带两边的地带被称为温带,一边是北温带,一边是南温带,中间被热带隔开,北温带位于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温带则位于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温带是不受太阳

直射的,因而太阳光都是斜照到这部分区域,只是冬天光线的倾斜度会比夏天的大,因此温带的温度会比热带的低。在每个温带,一年中日照时间最长的一天的长度取决于这个地方与赤道的距离——从14到24个小时不等。

在日长夜短的季节,由于夜晚时间太短,白天吸收的热量并不会完全耗尽,未耗尽的热量就会慢慢累积下来,所以夏季越近,温度就越高。可是,随着冬天的逼近,情况就相反了,夜晚越来越长,白天越来越短,由于夜晚时间长,所以温度就会降很多,这让白天的温度也在逐渐下降。从以上两个原因我们可以知道:因为太阳光线倾斜度的不同,白天和黑夜长短的不同,温带地区最热和最冷季节时的温度有很大的差异。

就是这样的不同才有了季节的划分:春天微风徐徐,百花盛开;夏天有着金黄色稻田;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冬天是所有植物休眠的时刻。虽然温带的物产没有热带的那么丰盛,那么多样化,但是对于我们来说却更有价值。小麦、葡萄还有最有价值的家禽都适合生存在温带。而且,只有在这样的气候下,人类才可以发挥最大的干劲和聪明才智,创造出艺术、科学以及工业的伟大奇迹。法国跟温带地区的其他国家一样,被认为是最适合人居住的地方。

越过南北极圈线,直到两极,还有两个地带,被称作寒带。在寒带,太阳光线的倾斜度以及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差都比其他地带的要大。在北极圈上,最长的白天有24小时;在南极圈上,最长的夜晚有24小时。从北极圈往北,白天的时间越来越长,而在极点处将有6个月一直都是白天;从南极圈往南,夜晚的时间也会越来越长,而极点处将会有6个月一直都是夜晚。因为在两极有半年时间太阳光线都不会被挡住,而另外半年时间,则完全接受不到太阳的照射,所以在两极,有半年是白天,半年是黑夜。在那些白天很长的时期,太阳不会落下去,半夜跟中午一样也可以看到太阳。有些地方,这样的日子会有好几天,有些可能会长达几周,甚至会持续好几个月。即使太阳光线不是那么的强,其长期下来也是让人受不了的。航海家们已经发现:受到太阳的持续照射,有些隐蔽海湾的船上的焦油已经融化消散了。

但是,当冬天来临时,就变成一天24小时都是黑夜,而且连续6个月都是这样的,天气异常寒冷。在这样严峻的天气下度过冬天的少数探险家告诉我们:体温计里的水银都被冻结了。也就是说那里的温度至少在零下40摄氏度。据说,葡萄酒、啤酒等放在木桶里的发酵酒都变成了冰块;杯子中的水一泼出去就会变成冰块落下来;从鼻子呼出来的气,会结成针形的霜;还有如果拿金属块时,稍微不注意也很容易伤到皮肤。除了上面所讲的,海也会结成冰,干燥的大地,一眼望去,到处都是雪,到处都是冰。

连续几个星期,太阳都不会出现在地平线上,只有黑夜,没有白天,中午和夜晚都是一样的暗。不过当天放晴时,也不完全是黑的,因为还有星星和月亮,在白雪的反射下,发出了足可以照明的光。此外,北极的天空在绚烂的北极光的影响下,还时不时发出光芒。北极光是指光与天顶发生碰撞产生的一种电学现象,就像大烟花一样。在狗拉着的雪橇的帮助下,这些荒凉地区的人类去捕捉那些长着白色厚皮毛的动物,这在当地是很重要的商业活动。

在这种恶劣气候下生活的人类大部分的时间都用来打猎和捕鱼。打猎是为了解决温暖问题,捕鱼是为了填饱肚子。半腐烂的干鱼,有臭味的鲸油,这些在我们看来很恶心的东西,却是他们的三餐。通过捕鱼,还可以获得生火的燃料,比如鱼骨和鲸脂片。事实上,几乎没有树木可以在这里生存,不管有多么坚固,都难以抵挡如此恶劣的冬天。在很北的拉普兰,只有矮小的灌木丛和大麦这样坚强的农作物可以生存。在拉普兰以北,连灌木丛也没有,只有在隐蔽的岩石缝里能看到稀疏的杂草在快速成长,播撒种子。更北的地方,夏天也很少能看到一整片融化掉的雪,整片土地几乎都被冰覆盖,根本不可能有植物生存。

第一时间更新《大地记》最新章节。

相关阅读

他一直在黑化

流兮冉

凤凰图腾

淮上

重生超模

莫晨欢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保罗·科埃略

落池

余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