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婴儿期(0~2岁) 一、为什么教育对孩子很重要
任何事物在最初被造物主创造出来时都是完美的,一旦经过人类的加工之后,就会变得破败不堪。
人们强使一种土壤里长出另一种土壤里才能长出的作物,强使一种果树结出另一种果树才能结出的果实;他们打乱气候、季节的变换规律;他们虐待他的狗、马和奴仆;他们颠覆众生,扼杀一切事物的天性。
而且,他们还钟情于相貌丑陋和形状怪异的东西;他们不喜欢事物的本来状态,甚至对自己的同类也是如此,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把人当作马进行训练,或者把人当作树木进行修剪。
可就目前的处境来看,多亏了这种训练和修剪,否则人类的情况可能会更不堪。如果一个人自出生之日起就没人教养的话,那他的未来就不会有什么希望。
一切诸如偏见、需求、权威和先例等社会制度和习俗都加在他身上,除了扼杀他的天性,这些东西起不到任何正面作用。就好像长在道路正中间的小树一样,他的天性遭受着路人的随意践踏。
拜托你,慈祥而有洞见的母亲,只有你能让那些人另寻他路,保护这棵小树不受那些舆论的伤害。在你的精心灌溉下,它一定能结出硕大的果实,到时候你定会喜出望外。
你要趁早构筑起一道围墙来保护孩子的心灵。或许,别人可以画出这道围墙的范围,但栅栏必须由你来安。
只有培育,小树才能发芽;只有教育,孩子才能成长。
想想看,即使一个人一出生就拥有强健的身体,拥有巨大的力气,但却不知道如何使用,那这种身体和力气也是毫无用处的,甚至它们还会给人带来不好的影响,即让别人误以为他不需要任何帮助。
可以这么说,这会使人一直处在孤独当中,还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就已经非常遗憾地告别了这个世界。
我们同情婴儿遭受的一切,但是我们没有想到的是,如果人类一出生时不是婴儿,即没有经历婴儿期,人类或许早已灭亡了。
我们天生脆弱,所以需要别人给予我们力量;我们天生无助,所以需要别人给予我们帮助;我们天生愚昧,所以需要别人教我们如何辨别是非。只有良好的教育,才能让我们弥补天生的缺陷。
教育的方式一共有3种:来自自然的教育、来自人的教育和来自事物的教育。自然的教育指的是我们的才能和器官的自身发展,人的教育指的是别人对这种发展的干预,事物的教育指的是我们从对我们产生影响的事物那里所获得的经验。
可以说,每个人的成长都有赖于这3位老师。如果缺少了这3种教育中的某一种或者这三者之间发生了冲突,那对这个学生的教育就是失败的,他的成长甚至连他自己都不满意。
如果这3种教育能够和谐共存,那对这个学生的教育就是成功的,他也会实现自己的愿望,从而生活得更有意义。
在这3种教育中,自然的教育完全不受我们支配,事物的教育只在某些方面受我们影响。我们能够插手的只有人的教育,而这种插手也只是一种奢望,因为要想对一个孩子身边的所有人的行为和言谈加以控制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要想实现这一目标,运气是必不可少的。这里所说的目标指的是自然的目标,因为这三种教育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而自然的教育又是最不可控制的因素,所以它对其他两种教育起决定作用。
可“自然”这个词的含义有些模糊,我们要先对它进行界定。有人说,“自然”就是习惯的代名词。果真如此吗?要知道,某些被迫形成的习惯不可能把天性扼杀掉!
比如说,有一些垂直生长的植物在外力的作用下,它们不得不弯曲着生长,可一旦解除了这种束缚,或许它们还会保持着原来的扭曲的生长方向,但是它们内在的汁液不会受到任何干预,每经历一次新的发育,它们就会变得垂直一点儿。
人亦是如此。一个人在同一种环境下待久了,就会形成一种习惯,尽管不是天生的,但这种习惯仍然会越来越强。可是,只要情况一变,这种习惯就会慢慢消失,人就会慢慢恢复到本来的状态。说白了,教育就是一种习惯,只有与天性相符合的习惯才称得上是“自然”。
我们天生就有感觉事物的能力,而且从一出生就开始受到周边各种各样的事物的影响。等我们意识到这种感觉的时候就会开始做出判断,即到底是趋向还是逃避让我们产生感觉的事物。
这种选择主要取决于3个方面:一是看这种事物能不能让我们感觉愉快,二是看它能不能给我们带来方便,三是看它符不符合社会和他人认可的幸福和美满的定义。
随着我们的感觉越来越敏感,智力越来越发达,这些倾向也会越来越强。可由于受到习惯的影响,这些倾向或多或少都会发生变化。这种还没有发生变化的倾向就是我所说的“内在的自然”,它是一切东西得以发展的动力。
如果这3种教育之间只是互不不同的话,就不会产生太大的问题,而如果这3种教育彼此发生了冲突,我们该怎样处理呢?当我们教育一个人的目的不是为了他自己的发展,而是为了别人的愿望时,那这三者就不可能配合一致。
事实上,对于小社会而言,其范围是很狭窄的,当内部团结一致时,与大的社会环境便渐行渐远。比如,爱国者对其他国家的人并不友好,在他们看来,外国人是同他们没有丝毫关系的人。
这种情况的出现很自然,虽然有一定的弊端,但影响并不大。而且,这些人对自己的同胞、与自己一起生活的人非常友好。
例如,在国外,斯巴达人是野心家,是贪婪而又不仁不义的人。但是,在国内,他们却文明有礼、公正处事,相互间相处和睦。
有些人自以为是世界主义者,在他们的著作中也谈及他们到偏远地区履行义务的事迹。事实上,那些义务是他们原本很不屑于履行的,他们用爱鞑靼人取代爱自己的邻居。
自然人都是为自己而活,是一个数的单位,是只与同胞才有关系的统一体。公民是一个分数,和分母息息相关,它能有多大的价值,要看总体的价值,即与社会关系的好坏。
好的社会制度能使人改变自己的天性,让他的存在由绝对转化为相对,让他由独立的个体变为共同体的一部分。对于罗马的公民来说,他不是凯尤斯或鲁修斯,而是一个罗马人。
斯巴达人佩达勒特想要参加三百人会议,结果被拒绝了。想到有300个斯巴达人比自己强,他便欣然离开。这是一种真诚的表现,佩达勒特这样的人就是真正的公民。
同样,还是在斯巴达,有个妇人的5个儿子都参加了战争,她焦急地等待着战争的消息。当打探消息的奴隶回来后,妇人立刻询问他的战况。
奴隶说:“您的儿子都在战场上牺牲了。”妇人听了生气地怒斥道:“该死的奴隶,我问你这个问题了吗?”奴隶于是回答道:“我们胜利了!”
听到这个消息,妇人便立刻跑到庙里拜祭神灵,感谢神灵让斯巴达取得胜利。可以说,这个妇人是真正的公民。
如果一个人身处社会中,却将个人的情感放在第一位,在这种矛盾中,他是无法知道自己的真正需要的。
一个人在自身的欲望与对社会的责任之间犹豫不决,这会使他既无法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也无法做一个合格的公民;他既一无可取,也无法对别人做出贡献。
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规范言行使其一致。选择做自己应该做的,并且积极地去实施。我期待着出现这样的奇迹,以此验证他是人还是公民,抑或是如何成为两种人的共同体。
因为我们不得不同自然或社会制度进行斗争,所以我们必须做出选择,即到底是培养一个人还是培养一个公民?由于这两个目的是相对的,所以与此相对应的两种教育形式也是相对的:一种是公共教育,另一种是家庭教育。
对于公共教育,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有详尽的论述。仅从书名来看,很多人会认为这本书是讲政治的,其实不然,这本书其实是一本颇为精彩的教育学专著,而且是一本空前绝后的教育学专著。
有国家才会有公民,现代语言中应该取消“国家”和“公民”这两个词语。
我并不认为那些可笑的学院提供的所谓教育是一种公共教育或社会教育,他们想同时追求两个截然相反的目标,结果却适得其反,一个都没有实现。从那里走出来的都是一些虚伪阴险的小人,他们看上去乐善好施,本质上其实都是为了他们自己。
这种教育所塑造出来的矛盾人格也存在于我们自己身上,由于自然和人把我们引向两个不同的方向,所以我们只能靠自己的力量将之混合或者选取一条中间的道路。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我们一个目标都没有达成。
这种矛盾状态始终伴随着我们,让我们终生处在犹豫不决之中,到头来我们不但没有实现自己的意愿,也没能对他人或社会做出贡献。
接下来,我要谈的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又叫自然教育。如果一个人接受教育的目的仅仅是为了他自己,那他对社会还有什么意义呢?如果这两个目的能够融合成一个目的,那矛盾就不存在了,从而也就为他的幸福生活扫除了一大障碍。
当然,我们只有对一个人有了全面的了解之后,了解他的成长过程和成人以后的情况,才能对他做出判断,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去了解自然的人。这就是本书的核心内容。
培养一个自然的人是相当困难的,具体来说,我们应该怎样做呢?事实上,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少做些事情。如果是逆水行舟,我们只要把握好方向,迂回前行就足够了;如果狂风骤起,可我们又想停留在原地,唯一的办法就是抛锚。
在现有的社会秩序中,每个人的社会地位都是固定的,为了取得这个地位,每个人都应该受到教育。可如果一个人受教育就是为了谋取某个地位,那他就不可能还能争取到其他的地位。
只有在命运和父母的职位一样的情况下,教育才变得有意义,否则教育只能带来偏见,对学生有百害而无一利。
在埃及,儿子必须依从父亲的身份,所以教育还有一个可以实现的目标。可在我们的社会里尽管也存在着社会阶级,但阶级里的人却是不固定的,所以说,哪个父亲也不敢保证说,为了一个特定的地位而去教育儿子对他是有利的。
按照自然的法则,人人生而平等。人类共同的职责就是为了争取人性而不懈努力。一个人但凡接受了这方面的教育,就会主动承担起与这种职责相关的任务。
我并不关心我的学生将来成了军人、教士还是律师,因为在他从事父母的职业之前,自然就已经教会了他如何认识自己的人生。我唯一要教会他们的技能就是:如何学会生活。
我教出来的学生他不会是一个文官、武人或者僧侣,而首先是一个人。他会成为他应该成为的那种人,无论在怎样的情况下,也无论对方是谁,他总能坚持做人的本分。他的地位无可动摇,他将始终如一地处在他原有的地位上。
如果一个人的地位是生来就固定好的,并且这个地位不可改变,那现行的教育还是有好处的:为了让孩子争取到某个地位,我们给了他特定的教育,这样起码能够保证他免受其他地位所带来的麻烦和伤害。
可是,人生之中不可预测的事情太多了,而且我们也正处于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试想一下,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还有什么比把一个孩子关在家里、终日侍候着他更愚蠢的事情呢?
这样的孩子是可怜的,只要他稍微有所举动,或者只走了一步下坡路,那他的人生很可能就此泯灭。我们并不是要他去承受这种痛苦,但至少要让他知道这种痛苦是存在的。
第一时间更新《爱弥儿》最新章节。